2020年6月29日下午14:00,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在騰訊會議APP上做了題為“(儒學)博愛觀念的起源與蘊含”的學術報告。講座由南昌大學谷霽光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張新國主持。南昌大學哲學系老師、相關專業研究生認真聆聽了此次講座。
本次講座中,向世陵教授就“(儒學)博愛觀念的起源與蘊含”這一主題初期的、基礎性的部分進行分析和講授。向教授將這一主題分成“愛在惠民懷仁”、“仁與愛的關聯與博愛的語詞”、“愛的先人后己”、“愛人與自愛”、“愛的互惠性”、“互惠的將心比心”這六個方面與“結語”總共七個部分。
在講座開始之初,向世陵教授就向我們說明了博愛的基點就是“愛”,而一切人和物都可被視為愛的對象,所以“普遍性”是“愛”的一個突出特點。在第一部分中教授指出:惠民政治和愛民觀念的興起,首先是治理天下的需要。但也體現了博愛的精神。并且從語詞層面看,三代萌發的博愛或仁的意識中,“惠”也是一個重要的節點。第二部分談到,愛的生發有類“類”或血緣的生理基礎,其本身是差別之愛,但差別實質是給不同的人群以各自所需的關愛,博愛的精神仍然貫穿其中。第三部分分析了先愛人后愛己觀念的由來和其合理性。第四部分中教授指出,后己不等于不愛己,自愛也是人儒家仁愛觀中不可或缺的內涵。第五部分著重指出愛與施惠的關聯性,披露愛所具有的普遍價值。而在第六部分中教授以宰我三年之喪的故事為例說明說明將心比心在博愛中的重要性。結語中教授號召我們應當正本清源以還原儒家博愛的本來面目,并且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
最后,向教授同其他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并解惑??傮w上可以說,這是疫情當中同學們享受到的難得的一次學術盛宴。 編輯:上官仁珍
|